东台咀科汽车维修投资有限公司

資訊

電動汽車電池技術路線誰主沉浮 豐田或特斯拉?

發布時間: 2014-12-24 10:26:52    來源: 財經雜志
字體:

[摘要]是并網的電動汽車、智能交通、智能電網,還是燃料電池、氫燃料供給站和氫社會,這些已經遠遠超過電動汽車的技術路徑,而是整個社會從一個均衡到另一個均衡的轉變。

 

  1834年,一名叫做達文波特(ThomasDavenport)的美國人,把直流電機裝配在汽車上,使其可以在環形帶電軌道上駛動。時隔半個世紀,第一輛商用電動汽車就在1897年以出租車的形象,出現于紐約街頭。很快,1900年,電動汽車占領美國公路車市場28%的份額;1912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達到3萬輛。

  然而好景不長。隨著內燃機技術的進步,及其所帶來的成本下降,以及大量廉價石油供給到世界各地,電動汽車在電池的自重、續航里程、充電時長、高損耗等方面的劣勢逐漸凸顯,到1935年,電動車幾乎從市場上絕跡。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人類社會,很快就遭遇了嚴重的汽車尾氣污染。1966年美國國會通過立法,建議把電動汽車作為減少空氣污染的一種手段。幾年之后,1973年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施行石油禁運,使得油價居高不下。

  此后,從電動汽車的研發補貼,到汽車尾氣的排放標準,各國政府爭相出臺各種政策,一拉一推,助力電動汽車產業。很快,作為全球第一款商用混合動力汽車,豐田普銳斯(Prius)在投產的第一年,就售出1.8萬輛。而當石油價格在2008年超過145美元一桶后,日產亦于2010年推出純電動電池汽車聆風(Leaf)。

  盡管如此,實力再雄厚的整車廠,也不敢在電動汽車市場上開足馬力,因為這件特殊的商品還遠達不到規模經濟。這就意味著,它在很大程度上仍依賴于政府補貼,不論是體現在科研端的投入,還是對消費者的購置補貼,抑或是對充電網絡的基建投入。因而,政府對補貼政策的選擇,就變相地成為了對技術路徑的選擇,這成為廠商最大的不可控因素。

  還沒有主導型技術路線

  早在18世紀時,萊布尼茲就發明了二進制,但如果不是1880年的美國首次人口普查,統計學家霍列瑞斯(HermanHollerich)也不會依據二進制原理,發明穿孔紙帶。而這項產品后來也成為IBM前身CTR公司的主營業務。再往后,二進制成了人類數字化生存的基礎。

  基礎技術就在那里,關竅在于廠商選擇什么樣的市場運用基礎技術,之后又去進一步發展哪些技術。電動汽車也是如此。傳統汽車總少不了內燃機引擎和油箱,但新能源汽車則因其“內臟”不同,走向不同技術分叉。

  首要的區別在于電池,是加載一個可以儲電、放電的蓄電池,還是搭載一個不能儲電的燃料電池(FuelCell)?燃料電池汽車,其原理是作為燃料的氫,與大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還原化學反應,從而產生出電能來帶動電動機工作。目前商業化轎車中,僅有豐田于2014年12月15日在日本開始出售該類汽車——Mirai。

  搭載蓄電池的汽車,則是根據汽車是否需要插入電網進行充電,再分為混合動力(HEV)與電動汽車?;旌蟿恿κ侵钙囃瑫r使用汽油驅動和電池驅動系統,代表車型為豐田普銳斯、福特翼虎、現代索納塔以及寶馬X6等車型的混動版。這類汽車動力性能好、排放量低,且不依賴電網,因此被認為是“今天的市場”。

  而接入電網的汽車,則根據其對汽油的依賴與否,以及混合發動機的工作機理,分為純電動(EV)、插電混動(PHEV)以及增程式電動(extended-rangeEV)。這一大類汽車,亦屬于包括中國、德國等國電動交通政策的扶持對象。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