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咀科汽车维修投资有限公司

獨家

碳酸鋰:價格持續上揚 景氣周期來臨

發布時間: 2015-11-17 08:56:05    來源: 電池中國網    作者: 王建軍
字體:

[摘要]在今年大宗商品行情持續走弱的情況下,碳酸鋰價格卻整體上漲近30%。作為電動汽車核心材料,鋰電池與其主要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備受關注。

 

  在今年大宗商品行情持續走弱的情況下,碳酸鋰價格卻整體上漲近30%。作為電動汽車核心材料,鋰電池與其主要原材料碳酸鋰的價格備受關注。電池中國網認為,在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快速上漲周期下,碳酸鋰價格上漲剛進入起始階段,且暫無“天花板之憂”。

  今年以來,在大宗商品行情持續走弱的情況下,碳酸鋰的價格卻逆勢上揚,整體上漲近30%,且目前市場貨源極度緊張,廠家報價加速跳升。繼贛鋒鋰業將碳酸鋰出廠價每噸調高1萬元之后,四川國理、興晟鋰業也紛紛調高碳酸鋰出廠價,最高報價達到7萬元每噸。由于行業新產能投放較慢,在下游鋰電池項目大幅擴產的影響下,碳酸鋰正迎來一輪大景氣周期。

  碳酸鋰出廠價跳升 動力鋰電成有力驅動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同比分別增長2.7倍和2.9倍。新能源汽車產銷兩旺,產業鏈采購量猛增。 

  業內專家指出,今年以來,包括比亞迪、中航鋰電等在內的二十多家企業大規模投資動力電池,投資產能達5960萬KWh;大量資本通過并購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預計今年產業鏈并購金額將達300億元。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火爆,眾多企業明確了動力電池為未來發展方向,定增投資、拓展產品線、新建工廠等不斷出現,動力電池供不應求。影響最明顯的便是鋰鹽的供應出現嚴重的短缺,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從今年初的4萬元每噸上漲至7萬元每噸,且仍然搶手。

  我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新能源汽車發展研究部主任任美林指出,目前動力電池產業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中原地區和京津地區,合計有近15GWh年產能以及近100家規?;膭恿﹄姵仄髽I。未來幾年,鋰電市場規模增長的最大動力確定無疑將來自電動汽車市場,由此將引發原材料碳酸鋰需求量的持續飆升。

  新增需求缺口待補 企業投資機會顯現

  今年新能源汽車給碳酸鋰帶來的新增需求將超過1萬噸,行業供需格局繼續改善,擁有鋰礦資源、從事碳酸鋰深加工等企業,將獲得市場擴張機遇。西藏礦業、天齊鋰業、贛鋒鋰業、斯太爾等公司披露了相關投資情況。

  主要從事交流電動機生產與銷售的江特電機,通過新技術確保項目順利推進,將鋰云母制備碳酸鋰項目進行分步實施,目前項目正加速擴建中。

  西藏礦業公司1000噸電池級碳酸鋰生產線已正常生產,據2014年年報,公司2014年生產電池級碳酸鋰48.73噸。

  斯太爾在青海的碳酸鋰項目目前已能小批量生產。今年2月,其全資子公司斯太爾動力(江蘇)投資有限公司對青海恒信融鋰業科技有限公司進行增資,并實現控股,推進年產1.8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建設。

  行業持續向好 漲價暫無“天花板之憂” 

  目前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上漲過快,鋰鹽生產企業有些擔心影響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但從中長期來看,鋰行業基本面在未來幾年持續向好是確定的。

  業內分析認為,鋰行業是資源依托型行業,全球鋰礦供應由幾大巨頭控制,國內鋰礦供應偏緊。目前國內大部分鋰礦由國外進口,資源依托性使得中游鋰鹽產出乏力,刺激鋰鹽價格上漲。

  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爆發式發展帶動鋰鹽需求,目前國內動力電池的缺口已經達到2Gwh左右,按照1Kwh需要0.7kg碳酸鋰的用量估計,碳酸鋰需求缺口已達1400噸左右,未來供需缺口還可能繼續擴大。

  在供需偏緊局面將維持的背景下,未來幾年碳酸鋰價格仍具備上漲空間。經測算,以現階段7萬元/噸的碳酸鋰價格,即使上漲2倍,無論是動力鋰電,還是消費鋰電,都不會對其成本構成實質性影響,不會破壞下游需求。

  動力鋰電方面,選擇主流的磷酸鐵鋰和NAC三元材料電池為例,碳酸鋰原料的成本占比很小。使用鋰資源的部分主要是電池單元中的正極材料,還有少部分用于電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鋰原料。在現有價格條件下,碳酸鋰原料的成本占比約為3.9%-4.1%。

  在其他部分成本不變的條件下,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上漲200%至21萬元/噸,LFP動力電池單元成本上漲7.94%,NAC動力電池單元成本上漲僅8.19%。

  消費鋰電方面,由于原料成本占比較小,影響也不大。據測算,以主流消費電子產品筆記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為例,在其他部分成本不變的條件下,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上漲200%,單臺筆記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對應的電池成本分別上升10、1、3元。

  綜合動力電池和消費鋰電的成本測算,現階段討論碳酸鋰的“價格天花板”還為時尚早。

  日韓企業占技術優勢 仍需引起行業警惕

  全球鋰電池產業基本集中在中、韓、日三個國家。2011年,韓國企業以958.9萬kWh的出貨總量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但這個優勢只保持了兩年,2013年,我國企業以1899.8萬kWh的出貨總量超越韓國位居全球第一。2014年,我國企業總出貨量的全球占比已經超過40%,而日本只有24%,韓國只有31.4%,原因是來自我國電動汽車市場的飛躍式發展。

  然而,多位業內人士認為,雖然我國鋰電產量越來越大,但在今后的較量中,我國依然不占優勢,相反還有不少可能存在的隱憂或問題需要警惕。

  與韓日巨頭相比,我國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普遍不大,例如在去年全球6646.5萬kWh的總供應量中,韓國的三星SDI和LG化學、日本的松下這三家企業的供應量合計市場份額為45.1%,幾乎占到了一半。我國年供應量超過100萬kWh的企業只有10家,占我國企業總供應量的70.6%,其中前三強天津力神、ATL和比亞迪的供應量雖然都超過了300萬kWh,但三者之和僅為1047.3萬kWh,不及三星SDI一家。

  在鋰電產品品質上也存在明顯差距。目前,韓日巨頭的產品合格率已經達到1ppm級別,即生產的一百萬只電芯中,不合格率只有一只甚至沒有,而我國企業的電芯產品合格率能達到90%就很不錯。

  此外,動力電池路線問題也存在諸多爭議。前幾年國內一邊倒發展磷酸鐵鋰電池技術,而日韓企業則一邊倒發展錳酸鋰和三元電池技術。前者理論上相對安全,技術開發重點是提升能量密度,后者正好相反。但幾年下來后,后者開發的比較成功,而前者在能量密度提升方面進展極為緩慢,且在安全方面并未體現出較大優勢。

(電池中國網獨家稿件,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