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咀科汽车维修投资有限公司

安徽?。旱?020建成電動車充電樁超18萬個
發布時間:2019-05-20 17:00:04


長期以來,充電難一直是電動汽車的一個痛點。日前,安徽省發布《安徽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省將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500座,建成電動汽車充電樁18萬個以上。這意味著安徽省的電動車主未來有望獲得更多的便利。

安徽省將把公共充電樁建設納入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范圍,在物流園區、工業園區、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貨流密集區域,集中規劃建設專用充電站和快速充電樁。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500座,建成電動汽車充電樁18萬個以上。同時,安徽省將充分發揮本省新能源車輛研發制造優勢,積極推廣應用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中,新能源車輛和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清潔能源車輛的比例達到80%,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力爭達到15萬輛。

汽車之家編輯注意到,作為中部省份,安徽省在汽車產業方面實力不俗,擁有江淮汽車、奇瑞汽車等多家國內知名車企。數據顯示,2018年奇瑞新能源車型年度銷量達到90537輛,江淮純電動車型年度銷量為63671輛,同比增長125.28%

附原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安徽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落實。

    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221

安徽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通知》(國辦發〔201891號)要求,積極推動運輸結構調整,提高綜合運輸效率,實現物流降本增效,優化營商環境,結合我省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政策引導、市場驅動,重點突破、系統推進,以推進“公轉鐵、公轉水”為主攻方向,加強各運輸方式協同聯動,促進基礎設施網絡一體化銜接,強化集疏運通道服務功能,提升跨運輸方式快速轉運能力,為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有力支撐,更好服務現代化五大發展美好安徽建設。

(二)工作目標。到2020年,實現全省貨物運輸結構明顯優化,鐵路、水路承擔的大宗貨物運輸量顯著提高,港口鐵路集疏運量和集裝箱多式聯運量大幅增長,沿鐵路線、沿長江、沿淮河等區域運輸組織效率顯著提升。到2020年,全省鐵路貨運量增加153萬噸;水路貨運量增加4000萬噸;全省多式聯運量年均增長20%;重點港口完成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增加2萬標準集裝箱(TEU),較2017年增長2倍以上;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接入比例達到80%以上。長三角地區先進生產制造基地運輸結構調整創新示范區基本建成。

(三)主攻方向。根據我省運輸需求、運輸結構現狀及區位優勢,深入實施“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等國家戰略,重點聚焦“2345”主攻方向,“2”即實現2個轉移,依托現代化鐵路提質加密與貨運樞紐改造升級,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依托長江黃金水道、淮河干流整治與港口資源整合,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水”;“3”即發展3種聯運方式,合肥都市圈、皖北城市群大力發展沿鐵路線大宗貨物集裝箱公鐵聯運,皖江城市帶沿江通道重點推進集裝箱鐵水聯運,合肥、蕪湖、蚌埠、馬鞍山著力發展海鐵聯運;“4”即依托4類樞紐,緊盯運量大且貨種單一的縣(市、區)、沿江主要港口、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工礦企業以及重點物流園區;“5”即聚焦5種貨類,重點瞄準集裝箱、煤炭及副產品、建材、商品車、家用電器,實施運輸結構調整優化。

二、鐵路運輸升級行動

(四)提升鐵路干線網絡貨物運輸能力。發揮鐵路貨運骨干作用,進一步提高鐵路貨運網絡的覆蓋范圍與通達程度,加快既有鐵路擴能改造,強化既有干線貨物運輸通道的南北向溝通聯系,加快推進新建干線貨運鐵路同步規劃、設計、建設,全面消除干線鐵路的“卡脖子”路段。重點加快實現廬江至銅陵鐵路通車運營,積極推進六安景鐵路開工建設,著力完善合肥都市圈與皖南地區鐵路貨運網絡;大力推進寧蕪銅鐵路擴能改造,確保如期完成阜淮、淮南、水蚌、符夾、青阜、蕪湖至廣德鐵路電氣化改造,加快開工合肥至九江鐵路擴能改造和阜陽北編組站擴能改造,大幅提高沿江貨運通道干線貨運能力,基本消除區域鐵路運力制約瓶頸;依托皖贛鐵路蕪宣段新建雙線擴能和宣績高鐵、昌景黃高鐵建設機遇,推進實現皖贛線客貨分離,充分釋放原有普速鐵路運能;依托商合杭高鐵、合肥至安慶高鐵、安九高鐵、池黃高鐵建設,研究探索阜淮、淮南、蕪湖至廣德、合九鐵路等普速干線鐵路客貨分離,進一步挖掘鐵路貨物運輸潛力。(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配合,各市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市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五)提升既有鐵路專用線綜合利用效率。充分發揮既有鐵路專用線集疏運作用,改造升級相關設施設備,整合鐵路建設資源,提高既有線路綜合利用效率。以銅陵、安慶、馬鞍山、蕪湖、蚌埠為重點區域,協調鐵路專用線共用運行管理,推動降低共用收費水平,規范代維收費行為,促進提升既有線路貨物運量,統籌調度閑置運力資源;加快馬鋼專用線卸車能力升級改造,推動馬鞍山姑山礦至馬鋼生產基地等運量較大的中短距離線路運輸從公路向鐵路轉移,進一步推動省內鐵路貨運網絡末端系統性運量增長;以兩淮地區為重點區域,以兩淮煤炭運輸主通道為重點線路,以淮南礦業、淮北礦業、皖北煤電和中煤新集四大礦業集團為對象,整合煤礦專用線資源,將煤炭公路運輸分期逐步轉移至鐵路運輸,推進煤電相關企業原料與產成品從公路向鐵路轉移;推動兩淮運煤主通道上的具備公鐵聯運條件的園區企業、煤電上下游企業與鐵路簽訂運量運能互保協議,實現省內煤電中短距離線路的鐵路運量增長;以馬鞍山南山礦到市區鐵路線為示范,探索制定符合各市大型工礦企業自有鐵路線利用率提升的具體方案。2020年底前,實現銅陵有色、銅陵化工、海螺水泥、馬鞍山鋼鐵等建有鐵路專用線的大型工礦企業大宗貨物長距離線路鐵路運輸比例達到80%以上,中短距離線路鐵路運輸比例達到25%以上。(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能源局、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加快物流園區、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建設。支持物流園區、工礦企業運輸方式向公鐵聯運發展,進一步完善鐵路貨運末端網絡,加快建成一批園區、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重點完成中安聯合煤制甲醇及轉化烯烴項目、霍邱鐵礦石裝車基地、安徽中志軌道物流園、阜陽煤基新材料產業園鐵路專用線建設,優先支持各地市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能源結構調整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安徽(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蚌埠沫河口化工園區、蚌埠固鎮豐原集團、廬江電廠連接龍橋站等企業鐵路專用線,大幅提高鐵路與制造業基地、大型工礦企業的設施銜接能力,充分拓展省內公鐵聯運發展空間。到2020年,新建物流園區、大型工礦企業鐵路專用線46公里。(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提升鐵路貨場作業能力。著力提升鐵路貨場作業能力,拓展貨物受理渠道,盤活既有鐵路貨運場站,補齊區域鐵路貨運發展短板。以蕪湖西、馬鞍山貨場改造為樣本,完成合肥北、合肥小廟、安慶北、青龍山、廣德、新河鎮、石子山、阜南、謝橋、銅化集團獅子山貨場的擴能改造工程,全面提高既有鐵路貨運場站集裝箱辦理效率,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推進阜陽鐵路物流港、滁州鐵路物流基地、淮南南鐵路物流基地、亳州綜合鐵路物流基地建設,增強區域鐵路貨物、集裝箱辦理能力;圍繞合肥北、蚌埠東、蕪湖裕溪口、銅陵、淮南西等鐵路貨站,鼓勵鐵路與傳統公路貨運企業、港口企業、郵政快遞企業等加強合作,建成一批與公路、港口相銜接的鐵路綜合貨運樞紐,延伸鐵路貨運場站服務范圍。(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配合)

(八)提升鐵路貨運服務能力。優化鐵路運輸組織模式,豐富列車編組形式,進一步降低鐵路運輸成本,保障鐵路運力供給。提升國際鐵路貨運通道服務水平,提高境內運行和通關效率,增加中歐班列在安徽境內的集貨點,吸引和支持外向型工業企業來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地區發展,促進鐵路超長干線運輸需求增長;持續推進長三角貨物快運、合肥至寧波集裝箱海鐵聯運班列、合肥至上海城際特需班列、蕪馬至寧波循環海鐵聯運班列、沿江五市至上海城際特需班列等特色鐵路貨運產品的開發,實現車船班期穩定銜接,構建多頻次多樣化的快捷貨運班列網絡;深化鐵路貨運價格市場化改革,建立健全靈活的運價調整機制,加快完善省內中短距離大宗貨物運價浮動機制,鞏固鐵路大宗貨物運輸增長趨勢。(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市場監管局、省交通運輸廳配合)

三、水運系統提升行動

(九)推動干線航道網絡建設。加速構建“一縱兩橫”干線航道骨架網絡,積極推動航道達標升級,加快實施引江濟淮工程,全面提升內河水運對重大戰略實施的支撐保障作用,同時促進提質增效升級和提升現代航運服務水平。重點推進長江干流整治,與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合作共建皖江深水航道,2019年底基本實現豐水期維護水深10.5米到蕪湖、7.5米到安慶,全面實現150米以上航寬、1050米彎曲半徑全境貫通;積極協調對接江蘇省,研究探索南京長江大橋等通航凈空提升方案,進一步消除蕪湖以下長江航道通航瓶頸;全面提升淮河、沙潁河—江淮運河—合裕線—蕪申運河通行能力,進一步加強淮河流域疏浚整治力度,加快完成蕪湖中山橋改造、合裕線裕溪一線船閘擴容等工程建設,研究制定新建淮河蚌埠閘三線船閘擴容方案;穩步推進引江濟淮工程,與沙潁河、合裕線等航道形成省內南北向水運大通道,按二級和三級標準整治航道,推進建設派河、蜀山、東淝河等船閘,改造礙航橋梁。(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生態環境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港航集團公司、省引江濟淮集團公司配合)

(十)推進集疏港鐵路建設。支持港口公共碼頭、貨主碼頭拓展鐵水聯運功能,加快建成一批港區鐵路專用線。重點推進馬鞍山港鄭蒲港區、馬鞍山長江港口通往馬鋼廠區鐵路專用線建設,開工建設合肥港派河港區、安慶港皖河農場作業區、蚌埠臨港產業園綜合貨運中心、安慶港中心港區長風作業區、銅陵港江北港區、池州港香隅化工園、淮南港皖江物流綜合碼頭等鐵路專用線,大幅提高港口鐵路集疏運能力;優化鐵路港前站布局,重點改造升級蕪湖港朱家橋碼頭、銅陵港公共碼頭等鐵路裝卸設施設備,提升鐵水聯運作業效率。到2020年,建設集疏港鐵路157公里。(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財政廳、省生態環境廳、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省港航集團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整合優化港口碼頭資源。加快推進全省港口資源整合,科學引導差異化發展,積極協調地區間、港區間聯動發展。按照省委、省政府既定部署深入推進港口資源整合,加快推進港口一體化和港航協同化發展;積極研究貨主碼頭的公用化運作模式,充分利用既有碼頭的閑置作業能力;2019年底前開工建設合肥港中派港區碼頭、蕪湖港朱家橋國際集裝箱碼頭二期、馬鞍山港鄭蒲港區二期、蚌埠港長淮衛綜合港區一期、銅陵港江北港區、淮河阜陽港(阜陽港南照綜合碼頭)、鳳臺新港綜合碼頭工程;2020年底前開工建設安慶港宿松港區王家洲公用碼頭、阜陽煤基新材料產業綜合碼頭一期、阜陽潁泉鐵公水聯運物流中心碼頭工程,推進完成皖江物流淮南港綜合碼頭建設,以及銅陵港東苑碼頭、安慶港五里廟集裝箱作業區等改擴建工程,推進合肥小廟港區、下派河港區和宿州港埇橋港區等建設前期工作,全面提升省內岸線資源利用效率。(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港航集團公司配合)

四、公路貨運治理行動

(十二)推進貨運車輛超限超載治理。按照“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和“依法履職、提升服務”的原則,常態化制度化治理超限超載,實施高速公路收費站入口稱重檢測、國省干線公路超限檢測站點固定攔截與流動查處相結合、農村公路限寬限高保護。嚴格落實路警聯合治超機制,執行全國統一治超標準;加強科技治超,積極推進非現場執法工作,出臺非現場執法管理辦法,引導貨運源頭單位安裝使用稱重檢測設備和視頻監控設備,逐步將重點貨運源頭單位貨車稱重等信息接入省聯網治超綜合監管平臺,在礦區和大型工礦企業生產基地出入口設立貨車出場(站)裝載情況檢查站點,落實源頭治超屬地政府主體責任和行業監管責任,加強對重點貨運源頭單位監管,全面實施“一超四罰”,從源頭上遏制違法超限超載運輸;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具體負責治超管理、協調工作,加大對非現場執法設施的投入力度,完善制度建設。2019年底,高速公路入口稱重檢測的收費站占比達到60%;2020年底,全面實施入口稱重檢測,高速公路貨運車輛平均違法超限超載率不超過0.5%,普通公路貨運車輛超限超載得到有效遏制。(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公安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交通控股集團公司配合)

(十三)推進道路貨運車型標準化。根據國家統一部署,穩步開展危險貨物運輸罐車、超長平板半掛車、超長集裝箱半掛車治理工作,引導企業有序更新淘汰不合規車輛。做好既有道路貨運車輛排查工作,建立不合規車輛數據庫。以合肥—蕪湖—馬鞍山公路貨運線路為依托,積極推廣中置軸汽車列車和輕量化掛車應用。(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公安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省交通控股集團公司配合)

五、運輸裝備清潔化行動

(十四)推進岸電和液化天然氣(LNG)船舶應用。深入落實《交通運輸部辦公廳關于加快長江干線推進靠港船舶使用岸電和推廣液化天然氣船舶應用的指導意見》要求,落實《港口岸電布局方案》建設任務,以安慶港、蕪湖港為重點,有序推進港口岸電和船舶受電設施建設,研究制定配套的岸電應用支持推廣政策;落實《長江干線京杭運河西江航運干線液化天然氣加注碼頭布局方案(20172025年)》重點任務,探索推廣LNG動力燃料在內河運輸船舶中的運用,配合落實純天然氣動力船免征車船稅政策,研究出臺LNG動力船優先過閘、優先靠離泊等支持政策。到2020年,完成長江干線和其他主要港口碼頭岸電改造60個,安慶港、池州港、銅陵港、蕪湖港、馬鞍山港具備條件的港區啟動LNG加注碼頭建設。(省交通運輸廳牽頭負責,省港航集團公司、淮南礦業集團公司配合)

(十五)積極推廣應用新能源城市配送車輛。充分發揮我省新能源車輛研發制造優勢,鼓勵引導城市貨運配送企業、商貿流通企業等使用新能源車輛配送,加快布局新能源車輛城市配送體系;研究制定新能源車輛物流、城市配送的便利通行政策,鼓勵合肥、蕪湖、蚌埠、阜陽、安慶等重點城市探索新能源車輛配送運營補貼機制。到2020年,城市建成區新增和更新輕型物流配送車輛中,新能源車輛和達到國六排放標準清潔能源車輛的比例達到80%,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力爭達到15萬輛。(省交通運輸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牽頭,省商務廳、省公安廳、省財政廳配合)

(十六)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各地將公共充電樁建設納入城市基礎設施規劃建設范圍,加大用地、資金等支持力度,在物流園區、工業園區、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貨流密集區域,集中規劃建設專用充電站和快速充電樁。以合肥、蕪湖為重點區域,以“十三五”規劃建設的物流園區、公鐵聯運物流園區、城市綠色貨運配送園區為抓手,建設城市及城際電動汽車快充網絡骨架。到2020年,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500座,建成電動汽車充電樁18萬個以上。(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郵政管理局、省電力公司配合)

(十七)優化大宗貨物貨運場站作業環境。優化既有公路、鐵路、港口貨運場站作業環境,加強裝卸作業區顆粒污染物控制,切實降低貨運領域對城市大氣污染的影響。全面推廣電驅非道路移動機械,以港區、物流園區、城市綠色貨運配送園區為重點,推廣電驅叉車、吊車等電驅非道路移動機械用于貨物的搬運、裝卸;改造大宗散貨港口作業方式,推廣不落地裝卸方式;以淮南、淮北、安慶、銅陵市為重點區域,提高煤炭、焦粉、金屬及非金屬礦石貨運裝卸場站的噴淋、灑水設施設備使用率;對既有的皮帶、通廊或管狀帶式輸送機等全面實施封閉化改造,受料、卸料點加裝噴霧抑塵裝置。(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交通運輸廳、省港航集團公司、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配合)

六、多式聯運提速行動

(十八)大力推進多式聯運發展。推進具備多式聯運功能的物流園區建設,充分發揮省內綜合運輸網絡基礎優勢,推動公鐵聯運、鐵水聯運跨越式發展。重點圍繞馬鞍山市馬鋼物流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合肥市公鐵兩用掛車運輸支撐沿長江物流通道建設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加大園區用地落實力度,加強示范工程運行監測,定期開展省內多式聯運經驗推廣,持續鼓勵和培育多式聯運市場;完善口岸功能,重點支持皖北地區鐵路沿線布局“無水港”,發展內外貿集裝箱公鐵聯運;以蕪湖中樁物流園、蕪湖寶特物流綜合基地、派河港綜合物流園、阜陽潁泉鐵公水聯運物流中心、安慶港皖河多式聯運物流基地、淮南鐵路物流基地、淮南現代煤化工產業園物流基地、長風港區鐵公水聯運綜合物流基地、淮河阜陽港南照現代物流產業園、阜陽煤基鐵路物流基地、銅陵鐘鳴鐵路物流園等為抓手,持續推動省內多式聯運發展。20196月前儲備一批多式聯運物流園項目,爭取申請12個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項目;到2020年底前,實現所有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項目依托園區建設完成度不低于50%;每年度開展1次省內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經驗交流;全省多式聯運量年均增長20%。(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自然資源廳、省財政廳、合肥海關、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大力發展水水中轉、江海直達和江海聯運。統籌發展水水中轉、江海直達和江海聯運等運輸模式,推動港口聯運配套碼頭、錨地等設施技術改造。依托蕪湖港、馬鞍山港、安慶港積極推進水水中轉發展,強化與合肥港、淮南港等省內港口碼頭間協作,提高長江干線水運與內河航道運輸的銜接效率;以蕪湖港、馬鞍山港為核心,建立健全江海直達船舶運行管理機制,打造長江經濟帶江海直達重要樞紐;以蕪湖造船廠為依托,重點推進江海直達散貨船和集裝箱船等船型的研發與制造;依托蕪湖港,積極對接舟山港、上海港,推動“江海聯運+集裝箱直達運輸”班輪化發展,打造安徽內河運輸精品航線;協調解決合裕線航道、淮河航道貨物運輸過閘問題,對集裝箱船舶開辟綠色通道,電力迎峰度夏(冬)期間對電煤運輸船舶開辟快速通道、制定快速過閘和費用優惠政策;推進聯運信息化建設,研究制定聯運標準和服務規范,實現內河支線運輸與干線運輸高效銜接。(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科技廳、省港航集團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七、專業運輸網絡精品行動

(二十)完善高品質商品車運輸網絡。服務制造強省戰略實施和汽車產業轉型升級,鼓勵汽車生產及上下游工業產成品運輸向鐵路、水路轉移。以合肥、蕪湖、滁州、馬鞍山、蚌埠、安慶、宣城市為主要區域,依托公鐵聯運物流園區,積極協調開通區域集裝箱拼箱高頻次班列,加大對汽車零部件公鐵聯運和外貿集裝箱運輸的配套政策支持;以合肥、蕪湖、滁州、馬鞍山為主要區域,依托公鐵聯運物流園區、汽車滾裝碼頭,推進整車鐵路集裝箱運輸、內河滾裝運輸,并對新能源商品車運輸予以適當支持,加快開通蕪湖—寧波商品車出口專線,進一步簡化海關通關手續;重點推進蕪湖港朱家橋汽車滾裝碼頭二期工程建設,加快推進合肥港汽車滾裝碼頭建設,夯實商品車整車運輸、上游生產材料集裝箱運輸、零部件批量運輸向鐵路、水路轉移的場站、設施基礎。到2020年,全省商品車整車鐵路運輸量年均增長10%,其中新能源商品車運輸量年均增長20%;汽車零部件集裝箱運輸量年均增長10%。(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商務廳、省自然資源廳、合肥海關、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省港航集團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一)打造靈活多樣化家電運輸網絡。服務和依托制造強省、質量強省戰略,加強專業物流配套,大力發展家電集裝箱多式聯運,提升家電運輸時效,降低家電運輸貨損、貨差與成本。開行合肥、蕪湖至長三角、中原城市群等主要消費市場的鐵路家電貨運班列、點到點貨運列車,穩步推動冰箱、小家電向集裝箱公鐵聯運轉移;引導發展家電運輸的混合集配、共同集配、鐵路拼箱,切實降低家電鐵路運輸成本;鼓勵多式聯運型物流園區開拓家電運輸市場,聯合既有家電公路運輸企業開展上門取貨、“門到門”“站到站”業務,在項目審批、融資擔保、土地供應等方面出臺配套優惠政策。到2020年,實現家電集裝箱公鐵聯運量年均增長20%。(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市場監管局、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八、城市綠色配送行動

(二十二)推進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探索具有安徽特色的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發展模式,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破解城市配送“通行難、停靠難、裝卸難”問題。進一步增強合肥、蕪湖、蚌埠、阜陽市作為國家快遞專業類物流園區布局城市的競爭力,以合肥、蕪湖、蚌埠、阜陽、安慶市為重點,加快建設完善合肥環狀快遞產業園、蕪湖皖南快遞產業園等區域干支銜接型物流園區(貨運樞紐),并在城市近郊建設一批功能齊全、資源集約共享的城市配送網絡節點,統籌規劃相配套的城市內末端共同配送網點,依托工業集中區、大型商業網點建設分撥中心、公共配送中心、貨物裝卸點、公共配送站;支持馬鞍山、滁州、宣城、亳州、六安、宿州、淮南、淮北、銅陵、黃山、池州市等地建設快遞產業集聚區,引導鼓勵區域分撥、商貿流通企業入園作業;鼓勵支持配送企業創新開展多種形式的統一配送、集中配送、共同配送,引導商貿流通、配送企業協同開展夜間配送,支持配送企業延伸服務鏈條、干線甩掛與城市共同配送一體化運作,引導建立干線貨運企業、城市貨運配送企業等,開展跨區域業務合作。到2020年,爭取建設34個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省交通運輸廳、省商務廳、省郵政管理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自然資源廳、省公安廳配合)

(二十三)推進城市生產生活物資公鐵聯運。完善“外集內配”綠色鐵路貨運樞紐體系,充分挖掘既有鐵路場站作業能力,先行探索“軌道+倉儲配送”發展潛力。以合肥、蕪湖、蚌埠、阜陽市為重點區域,拓展城市核心區內既有鐵路作業場站的作業能力,聯合商貿流通企業、城市貨運配送企業開展以鐵路運輸為干線的運營組織模式;依托京滬高鐵、合蚌高鐵、寧安高鐵,探索發展貨物快運、電商班列、高鐵快遞等組織模式。(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按職責分工負責,中國鐵路上海局集團有限公司配合)

九、省級示范試點行動

(二十四)開展省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支持各地開展集裝箱運輸、商品車滾裝運輸、全程冷鏈運輸、電商快遞班列等多式聯運試點示范創建。建設易操作、周期短、效果好的多式聯運示范工程,2020年底前實施兩批省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原則上每市創建不少于1個),每批實施周期2年;開通我省至華北、華南、歐洲、東盟、日韓等5條以上多式聯運線路;打造合肥、馬鞍山、蕪湖、蚌埠、安慶等5個以上國家、地區多式聯運樞紐。2019年底前,完成第一批省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評選工作;到2020年,第一批省級多式聯運示范項目依托園區建設完成度不低于50%。(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配合)

(二十五)開展省級無車承運人試點行動。建立省級無車承運人試點項目庫,依托無車承運人等平臺建設綜合物流信息平臺,推動省內無車承運、甩掛運輸等新型運輸組織模式向規?;?、網絡化發展;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充分考慮貨車司機分散獨立經營的特點,優化創新稅收征管理念和模式,深入推動落實無車承運人增值稅進項抵扣、個體運輸業戶異地代開增值稅專用發票、無車承運試點企業代個體運輸業戶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等稅收政策;利用先進信息技術加強運輸業務真實性核驗,拓展稅務系統網上服務功能,有效降低試點企業稅負。到2020年,重點培育510家創新能力強、運營管理規范、資源利用效率高的省內無車承運人品牌企業。(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財政廳、省稅務局配合)

(二十六)開展省級集疏運體系建設。研究制定全省主要樞紐集疏運體系建設方案,加強集疏運體系建設,促進重大交通運輸設施實現無縫對接,形成組合效應。重點支持省內16個港口集疏運鐵路、公路建設,暢通港站樞紐“微循環”;支持具備條件的大型綜合物流園區引入鐵路專用線;重點完善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等貨運樞紐進出站場配套道路設施,提高集散分撥效率;鼓勵和支持城市貨運走廊建設,提高樞紐城市干支銜接水平。(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參與)

十、市場動能釋放行動

(二十七)加快培育多式聯運市場主體。培育省內多式聯運龍頭企業,積極引進具備先進經驗的多式聯運經營企業來皖發展。鼓勵獲得鐵路、公路、水運、航空貨運以及無車承運、無船承運、郵政快遞業務經營資質及國際貨運代理備案的企業,從事與其主營業務相關的多式聯運經營活動,或聯合其他具有相關資質的企業開展多式聯運經營活動;推進鐵路、公路、水運骨干運輸企業整合核心資源,以資本為紐帶,通過參股、兼并、聯合等多種形式組建大型多式聯運企業;推動組建多式聯運企業聯盟,促進多式聯運協作與集群化發展;引進國內、國際大型物流企業,依托合肥、蕪湖和蚌埠,打造多式聯運企業集聚發展區。(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商務廳、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市場監管局配合)

(二十八)推動道路貨運行業集約高效發展。促進“互聯網+貨運物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全面推進無車承運人試點工作,推動貨運物流行業健康發展。對省內現有無車承運人試點企業持續開展運行監測,定期開展試點項目復核,鞏固和優化無車承運人試點項目成果;充分發揮省內22家甩掛運輸試點和儲備企業的示范帶動效應,推廣華中甩掛運輸聯盟參與經驗,鼓勵省內企業積極開展掛車共享租賃、多式聯運甩掛、企業聯盟甩掛、網絡型甩掛、干線運輸和城市配送銜接甩掛、中置軸汽車列車甩掛、掛車互換及接駁甩掛等運輸組織模式。(省交通運輸廳負責)

(二十九)促進信息資源整合與交換共享。依托國家交通運輸物流信息平臺、安徽省大通關公共服務平臺,全面推進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海關、檢驗檢疫等信息資源的整合,推動無車承運人、多式聯運經營人、進出口物流企業、外向型工貿企業打通物流信息鏈條。以蕪湖港面向內河中小港口多式聯運智慧物流平臺示范工程為依托,加強示范工程信息公開,跟蹤示范項目建設進展,宣傳推廣成功經驗、典型做法,發揮示范效應,推動我省港口群智慧化發展、水鐵公聯動化發展;以馬鞍山市馬鋼物流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合肥市公鐵兩用掛車運輸支撐沿長江物流通道建設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為依托,宣傳推廣“互聯網+物流”模式下的業務單證電子化、第三方物流鐵水信息協調交換、公鐵水信息互聯共享等先進做法。(省數據資源局牽頭,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港航集團公司參與)

十一、政策保障

(三十)積極落實財政等支持政策。對列入運輸結構調整的重點項目,按照國家和省相關政策規定納入支持范圍,優先支持大宗貨物“公轉鐵”“公轉水”、鐵路專用線建設、多式聯運發展、商品車集裝箱運輸、汽車零部件集裝箱運輸、家電集裝箱運輸、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輛推廣等重點項目,確保各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對多式聯運企業依法給予土地優惠等政策支持,對于納入省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和綜合運輸物流園示范工程的重點項目,按照國家政策規定,統籌中央財政車購稅資金、省級有關專項資金等給予支持。合肥、蕪湖、安慶、蚌埠、阜陽、馬鞍山、銅陵、淮南、淮北市等地應結合實際,研究制定鼓勵運輸結構調整的支持政策,落實國家有關稅收和補貼等優惠政策;對運輸結構調整工作成效顯著的工礦企業,在安排錯峰生產任務時適當減少限產比例;鼓勵社會資本設立多式聯運產業基金和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產業基金,拓寬投融資渠道;落實國家對通過參股、兼并、聯合等形式組建的大型多式聯運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支持省內國家級運輸結構調整重點項目、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鼓勵各市對省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綜合運輸物流園示范工程重點項目,參照國家相關政策對集裝箱企業、承運航運企業、從事集裝箱重箱代理業務且在省內港口結算裝卸費用的貨代公司、自主開辟集裝箱班輪航線的航運企業實施獎勵。(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交通運輸廳、省自然資源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一)完善重點項目用地支持。加大鐵路專用線、多式聯運物流園區、城市綠色貨運配送等項目的用地支持力度。對本實施方案支持并納入國家《推進運輸結構調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鐵路專用線項目(不含物流園區),占用永久基本農田的,可按照相關規定辦理用地預審;對本實施方案重點項目建立審批“綠色通道”,推進發展改革、住房城鄉建設、自然資源、交通運輸、生態環境等部門實施并聯審批;出臺配套政策,對納入省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和綜合運輸物流園示范工程的重點項目,自然資源部門優先供應土地;對涉及運輸結構調整的鐵水聯運項目及配套的航道、錨地等項目,加大港口及后方用地支持力度。(省自然資源廳、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生態環境廳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保障行業健康穩定發展,加強政策宣傳和輿論引導。建立完善多部門協調聯動機制,強化貨運市場和重點企業監測,及時了解行業動態和從業者訴求;完善相關運輸從業人員社會保障、職業培訓等服務;制定運輸結構調整行動宣傳工作方案,通過電視、報紙、廣播、新媒體等及時發布政策信息,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傳運輸結構調整的意義與成效。密切關注輿情走向,及時回應社會關切,增強信息的公開性、透明性和一致性,營造支持和參與運輸結構調整工作的良好輿論氛圍。(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

十二、督導考核

(三十三)加強組織領導。省政府成立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工作領導小組,省政府負責同志任組長,相關單位負責同志為成員,辦公室設在省交通運輸廳。建立健全運輸結構調整工作調度制度,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調度會議,研究工作推進中存在的困難,推動工作落實。各市政府和省有關部門要把運輸結構調整工作作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及打贏藍天保衛戰的重要舉措,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協調調度,對照任務分工,科學安排工作進度,抓緊落實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確保目標任務不打折扣、按時保質完成。(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

(三十四)強化實施監測。對各市運輸結構調整完成情況、有關重點項目推進情況進行動態監測,按照本實施方案明確的工作內容和任務目標,每季度總結形成運輸結構調整工作情況報告,確保各項任務舉措落實到位。(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

(三十五)強化督導考評。建立健全動態評估機制,加強對各市政府和省有關部門運輸結構調整工作推進落實情況的督查考核,結果向社會公布。加強對鐵路、港口、工礦等企業的督導考核,確保責任落實到位。對工作突出的,在政策支持上給予傾斜,在國家及省交通和環境系統評先活動中予以優先推薦;對逾期未完成任務的進行通報,對弄虛作假的,依法依規嚴肅問責。(省交通運輸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有關部門配合)

各市、省有關單位要及時研究制定本地、本單位具體工作方案和配套支持政策。

附件:

1.安徽省運輸結構調整指標表

2.安徽省鐵路貨運增量分解表(略

3.安徽省運輸結構調整鐵路貨運增量項目表(略


稿件來源: 電池中國網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