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咀科汽车维修投资有限公司

資訊

光伏企業冷思考:2016或是最困難的一年

發布時間: 2016-03-19 12:41:51    來源: 《太陽能發電》雜志
字體:

[摘要]在產品占據全球市場上主要份額、本土已成為全球最大應用市場、整個行業也已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之后,光伏業在今天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產品為中心的時代正在悄然結束。

 

  在產品占據全球市場上主要份額、本土已成為全球最大應用市場、整個行業也已成為我國為數不多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行業之后,光伏業在今天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以產品為中心的時代正在悄然結束。

  “舊的能源時代是以政府為中心,以政策為中心,以產品為中心。未來則是以市場、客戶體驗、開放平臺為中心,以分享和責任為中心。”浙江人李仙德如是說。

  對于我們光伏人來說,從意識到這種變化,到根據這種變化進行新的戰略制定,再根據新戰略進行系統的業務調整和團隊調整,并不容易。

  通過進軍下游市場大批量建設電站,在消化自身產能的同時,也致力于延伸企業在產業鏈上的疆域——這是目前行業里絕大部分企業在熱火朝天地行進著的方向。這片“熱土”,會不會實際上已經是“以政府為中心,以政策為中心,以產品為中心”的舊思維了呢?

  不斷出現的類似海潤、英利等企業的困局告訴我們,這條被業內企業競相采用的戰略轉型之路,或許需要重新認識。

  “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在企業的戰略設計中,除了需要有對趨勢的把握能力外,我們是否意識到,不同層面的心態,也會對趨勢產生完全不同的認識,當然也就會對結果產生巨大的影響呢?

  外部困局背后的思維困局

  猴年春節這段難得的空閑時間里,筆者與幾位長年忙碌的浙江光伏企業負責人一起小聚,對于光伏市場的零和博弈困境,大家都有許多反思。

  市場的風云變幻,給了這些企業老總們前所未有的壓力。比如:盡管產品越做越好,但利潤卻越來越薄,還時常要面對一些“店大欺客”的客戶,企業流動資金也常常處于危機之中。

  似乎,這已經成為了多數光伏人經數年之久的心之痛。

  不少光伏企業老總都認為,面對這樣的境況,企業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政府補貼能趕緊到位,電網能加快并網服務,銀行能加大融資支持,最終使自己企業的產品能夠賣一個更合理的價格。

  如此說來,似乎問題的成因和解決問題的出路,也確實都在“政府、政策和產品”等方面。

  由此而來的分析和判斷,也直接影響了企業戰略的制定。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常見的幾種企業戰略制定背后的邏輯吧。

  首先,環境決定戰略。縱觀業內企業,由于大家幾乎都在轉型下游電站投資,因而整個行業都困在并網、土地、融資、補貼拖欠和電費收取等方面,也造成整個行業的收益都缺少保障。

  這些困難,似乎也只有政府才能解決。而且,既然是公認的困難,那么我作為一家企業也不可能有什么辦法克服。所以,對我來說,活下來是第一位的。另外,跟著大家都認為的機會往前走,眾人的認可一定是有道理的。

  這有什么不對嗎?

  其次,能力決定戰略。比如,短期內我的資金還有空間,也還能承受得起一定程度的賬期,這是我的優勢;或者,我的渠道和資源很有優勢,這些資源利用起來,可以去做一些特定市場的開拓,并形成新業務空間。

  在這種邏輯下,企業家會認為,有些事情,只有我有能力去做,別人卻不一定能,既然能形成短期優勢,我為什么不做呢?

  第三種,事務決定戰略。從企業面對的日常運營事務來看,我已經辛辛苦苦地把產品做出來了,也想了很多辦法認識到了不少潛在客戶,因此,今天要跑客戶,明天要跑項目,每天都排得滿滿的,很充實,而且每天都充滿新的希望。

  這難道不好嗎?既然有事情做,就努力去做,既然每天都可以努力,就抓住一切時機去努力,這難道不正是敬業的精神嗎?

  也正是在上述邏輯下,我們多數時間無暇思考,也不愿意再做別的思考,就這樣被環境、能力以及具體的事務推動,忙得團團轉,根本停不下來,也確實身不由己。

  最近,筆者被廣泛應用的“NLP理解層次模型理論”中的一句話深深觸動:“大多數人容易被困在環境、能力和行為這底三層,僅從這三個層次思考問題,并由此讓自己的人生顯得被動和無奈”。

  戰略布局應從覺察心態的限制開始

  當陷入形勢和趨勢的漩渦中時,我們是很難真正跳出來認識和理解全局的。思想和行動的慣性,會讓我們忽略思考正在做的事是不是值得?而時間、精力和金錢的投入,都需要戰略設計的指揮棒指向一個有益于自身長期發展的方向,否則,越努力,越危險。

  筆者非常佩服一些浙江光伏企業的負責人,他們善于傾聽,善于理解別人真正的需求;他們總能發現有趣的事,也總是能找到同樣有趣的合作伙伴或者客戶;他們總有新產品、新模式、新業務冒出來,而且專業、踏實、靠譜;你不用擔心他們突然被其它事誘惑而拋下了你,因為他們最能夠堅持自己認定了的事。

  這樣的光伏企業在浙江越來越多,并伴隨著不斷的創意、創新,乃至無限的可能。

  他們不是在已經拼殺得白熱化的紅海里去重復別人,而更愿意認定一個新方向,并沿此方向不斷開拓新的世界,他們關注每一個細節,并由此形成有特色優勢的系統解決方案。這也正是為什么在我們協會里,大家最熱衷的是召開主題研討會,而不是行業中常見的大型論壇。

  是什么使得這些企業家能夠擁有獨立于環境之外的思考呢?

  NLP理解層次模型顯示,要突破下層帶來的困局,我們需要看到處于上部的另外三個層次——系統、身份和價值。

  越是在競爭激烈的時候,企業越是需要靜心思考,除了眼前亟待解決的現實問題外,更需要思考清楚的是,我們究竟是誰?當初我為什么選擇進入這個行業?我們正處在怎樣的一個大布局里?我們正處在行業發展的哪個節點上,要往何處去?等等。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做一家有特色的企業,不一定是因為產品技術如何獨到,也許,我們最大的競爭力在于,認定了一件事,愿意把自己的生命投入進去,并把這件事做得越來越好。因此,選A或者選B不重要,關鍵是作出了選擇,會讓自己認定它并一直精耕細作下去。

  創造力和創新的思路,來自于對自身定位的清晰理解,以及由此而來的“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戰略抉擇。從這個角度講,拼命賺錢和勤于執行,或許在事實上卻成為了一種戰略上的偷懶。

  戰略制定,最重要的不是花大錢請專業的第三方機構來提供咨詢服務,而是要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到讓自己興奮和有趣的事。因為,能夠用錢搞定的問題,都不是真正的問題。

  2016年,或許真的會成為最困難的一年。如何突破困局?

  也許我們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花時間來多多聆聽他人,以及不斷覺察自我,通過獨立的思考,來解除那些對我們自由思維的限制。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