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咀科汽车维修投资有限公司

資訊

日韓四大巨頭與鋰電池的淵源:從此壟斷?

發布時間: 2015-11-06 09:37:58    來源: 智東西
字體:

[摘要]韓系從三星到LG,日系從松下到索尼,四大消費電子廠商已全部布局了自己在汽車領域的版圖,而切入口也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電動車用鋰電池。實際上,他們正在接替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甚至汽柴油銷售商,成為汽車行業新的“動力之源”。換句話說,特斯拉們風光的背后,正是得益于這些幕后英雄。

 

  如今的消費電子巨頭越來越“不務正業”了,跨界汽車界似乎已成為了一個“常態”。

  韓系從三星到LG,日系從松下到索尼,四大消費電子廠商已全部布局了自己在汽車領域的版圖,而切入口也都無一例外地選擇了電動車用鋰電池。實際上,他們正在接替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甚至汽柴油銷售商,成為汽車行業新的“動力之源”。

  換句話說,特斯拉們風光的背后,正是得益于這些幕后英雄的“出力”和支持。

  三星:賣家產也要擴產能

  首先來看三星,這家在移動領域擴張遇阻的韓國消費電子巨頭其實在汽車領域的布局已經很久了--有消息顯示,自2010年以來,在三星向美國專利部門申請的1804項專利中,有1/3都與電動汽車相關。

  上周五,三星以26億美元的價格將旗下化學品業務出售給了競爭對手樂天(Lotte Chemical)。獲得收益大部分將分配給一家名為“Samsung SDI”的子公司,用于擴大電動車用鋰電池的產能和研發資源。而就在1個月前,這家公司剛剛收購了世界第三大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加拿大麥格納(Magna)的電池業務,后者目前是寶馬i3電動車的供應商。

  與此同時,三星在西安投資6億美元的首條電動車用鋰電池也在本季度正式投產,產能將達到每年3萬臺高性能汽車動力(純電動EV標準)電池。

  LG:其實人家已是全球三大鋰電池制造商了

  這才是科技圈中在汽車業里根扎得最深的一家。根據美國咨詢公司Navigant Research的報告,LG化學其實已然是世界最大的三家鋰電池制造商之一,另兩家分別為美法合資公司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Saft)和日本日產與NEC的聯合企業AESE。

  如今,LG化學的業務有了新進展。10月底,其與通用汽車達成協議,將合作進行雪佛蘭Bolt電動車的研發工作并提供包括電池組、電池加熱器、電動馬達、電源轉換器、電動壓縮機環境控制系統、車載充電器、高性能電源分配模塊、輔助電源模塊以及電子通信模塊等大量組件。這輛單次充電行駛里程可達320公里的電動車預計售價為3萬美元(約合19萬元人民幣),將與2017年前后正式上市。

  此外,LG化學也與特斯拉傳出了緋聞。據媒體報道,雙方的談判已進入最終階段,一旦成行前者將成為特斯拉在松下之外第二家鋰電池供應商。實際上,LG化學在南京的工廠已經竣工,并將在明年達到10萬臺高性能汽車動力(純電動EV標準)電池的產能。加上其在美國和韓國本土的工廠,有分析稱LG化學或有能力在2017年前將當前電動車用鋰電池的價格削減一半,打擊對手的同時也能大幅降低電動車的成本和售價。

  目前,LG化學在電動車用鋰電池供應方面,已獲得了包括通用、雷諾、奧迪在內的20家汽車制造商的訂單。

  松下:特斯拉的心臟

  作為當前特斯拉的獨家鋰電池供應商(正如前文所述這一局面或被LG化學打破),松下似乎是最為外界所熟知的跨界汽車業的消費電子巨頭,而其也已將其作為了自身業務增長的支柱。

  在過去的兩年中,松下為特斯拉提供了僅2億塊鋰電池。有分析稱,目前松下在電動車用鋰電池市場占據高達39%的份額,其中貢獻最大的自然是特斯拉,而其合作的汽車制造商還包括大眾和福特。

  實際上,松下之所以備受關注還得益于特斯拉此前上馬的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計劃,前者為其提供了50億美元的資金及強力的技術支持。據悉,當這座46.5萬平方米的巨型建筑在2020年最終竣工并正式投產后,其年產量將高達50萬臺高性能汽車動力(純電動EV標準)電池。

  索尼:“猶豫”了4年終于要做實

  最后一位是索尼,這家在自己的“老本行”消費電子領域進展乏力的巨頭最近在元器件方面玩兒的不亦樂乎,如今其也想在汽車圈里分上一杯羹。

  據英國媒體消息,索尼CEO平井一夫在10月公開表示,不僅有意與傳統汽車制造商在電動車用鋰電池和人工智能技術領域展開合作,還不排除自己直接制造品牌汽車的可能性。“電動車的出現已降低了新競爭者進入的門檻,如果能做出差異化,汽車將是索尼關注的重點。”

  實際上,索尼布局電動車用鋰電池的傳聞早在4年前就有傳出。當時,日本共同社援引內部人士的消息報道稱,因預期電動車電池需求將呈現大幅增長,索尼正在與國內外多家汽車制造商進行協商,有望在2015年前后開始制造電動車用鋰電池。

  對于這兩項可能的新業務,索尼還真有著得天獨厚的資源。這家公司新的業務布局--包括電池業務在內的元器件部門已經升格獨立運營,而其在車載智能系統方面一直是業內主要的玩家之一(尤其是海外市場)。

  來自美銀美林的研究報告也認同這種觀點:如果索尼是為了互補其CMOS影像傳感器業務,那這只是讓現狀延伸而已;但平井一夫已將汽車作為一個新領域來看待,鑒于其在鋰電池和人工智能方面的技術優勢,這使其具有改變市場生態的潛力。

  消費電子巨頭從此壟斷鋰電池?

  事實上,不論是三星、LG還是松下、索尼,其引以為豪的產品都是在消費電子領域,而其各自也都是業務多元化的集團企業。單就電池產業來說,他們均有著小型鋰電池的技術基礎和制造能力,跨界汽車業似乎門檻并不算太高。

  來自第三方調研機構Lux Research的預計,到2020年,全球電動車用鋰電池的市場規模將從2015年的50億美元增至300億美元,而屆時,整個行業或將面臨洗牌--傳統的車用電池企業退出,松下、LG和三星將三分天下,霸占的80%的市場份額。

  這也是如今不少消費電子巨頭的一個轉型的縮影。在蘋果的沖擊和小米們的影響下,這些來自日韓的廠商已難以靠原有的品牌或技術來建立壁壘。上述提及的4家公司面臨的一個共同的問題是,成就自己的消費電子(也包括白電)增長遇阻甚至遭遇虧損,在產業鏈上游開拓新業務也有些“不得已而為之”。

  但不得不說的是,這的確是一個正確的方向。新能源和智能汽車,對于他們來說都有著先天的能力,而汽車也終將成為一個大號的消費電子產品。或許這個趨勢,也是消費電子巨頭們紛紛涉足汽車圈兒的原因。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