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咀科汽车维修投资有限公司

資訊

全球能源互聯網:能源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發布時間: 2015-10-30 09:07:22    來源: 國家電網報
字體:

[摘要]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已成為應對能源安全、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三大挑戰,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已成為應對能源安全、環境污染、氣候變化三大挑戰,實現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那么,這條路到底該怎么走?實施條件是否具備?在國家電網公司劉振亞董事長專著《全球能源互聯網》英文版首發之后,記者就這些問題專訪了國家電網公司總信息師、全球能源互聯網辦公室主任王益民。

  記者:從多個角度看,全球能源互聯網這一構想都將對未來產生深遠影響。那么,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必要性可以從哪些角度詮釋?

  王益民:解決能源問題,既是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戰略問題,也是關系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問題。當前,世界能源發展正面臨嚴峻挑戰。第一次工業革命以來,化石能源大規模開發應用帶來高污染、高排放,導致資源緊缺、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問題日益突出。2014年,全球消費煤炭82億噸、石油336億桶、天然氣3.5萬億立方米,因化石能源燃燒,年排放二氧化碳320億噸、二氧化硫1.2億噸、氮氧化物1億噸,對空氣、水土等造成嚴重污染和破壞。同時,在非洲、拉美和亞洲等地區,還有12億人用不上電,超過27億人只能用木材、煤炭做飯、取暖。因此,要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的目標,全球能源需求還將保持較快增長,預計到2050年,世界能源需求將達到300億噸標準煤。

  破解化石能源困局,實施“兩個替代”勢在必行。在能源開發上實施“清潔替代”,以太陽能、風能、水能等清潔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實現以清潔能源為主導,從根本上解決人類能源供應面臨的資源約束和環境約束問題,推動能源可持續發展。在能源消費上實施“電能替代”,以電能替代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的直接消費,提高電能在終端能源中的比重,重點是“以電代煤,以電代油,電從遠方來,來的是清潔電”。

  各種一次能源都可以轉化為電能,絕大部分能源需求都可以通過電能滿足,清潔能源就地轉化為電能是最主要,也是最高效、最便捷的利用方式。

  然而,全球清潔能源資源分布不均衡,風能主要分布在北極、亞洲中部及北部、歐洲北部、北美中部、非洲東部及各洲近海地區;太陽能主要分布在北非、東非、中東、大洋洲、中南美洲等赤道附近地區。這些清潔能源資源富集地區大多遠離負荷中心,相距數百到數千公里。要適應清潔能源逆向分布以及風電、太陽能發電隨機性和間歇性特點,實現清潔能源的大規模開發利用,必須以電為中心、以電網為配置平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

  從世界看,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將推動全球性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實現能源生產的清潔化、能源消費的電氣化和能源配置的全球化,從根本上解決能源安全、環境污染、氣候變化等突出問題。同時,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發展,成為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有利于推動解決非洲等貧困地區缺電問題,實現“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有利于形成包括清潔能源資源開發國、能源配置途經國和能源消費國在內的利益共同體,為構建和平和諧的國際關系奠定基礎。

  從中國看,資源緊缺和生態環境問題非常突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有利于加快西南水電、西部和北部風電、太陽能發電大規模開發利用,同時把周邊國家電力納入中國市場配置,解決日益嚴峻的能源和環境問題;有利于實現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20%的國際承諾;有利于發揮中國特高壓、智能電網技術優勢,更好地服務世界能源可持續發展。

  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推進“兩個替代”,是破解化石能源困局,實現能源、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協調發展的治本之策,非常必要,非常緊迫。

  記者:未來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王益民:未來幾十年是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關鍵期,綜合考慮全球能源分布、清潔能源發展、能源供需、能源輸送等因素,總體上可以分為國內互聯、洲內互聯、洲際互聯三個階段,來逐步實現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目標。

  第一階段,從現在起到2020年左右,主要是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凝聚共識,開展技術和標準研究,推動各國加強國內聯網和智能電網建設,同時開發各國清潔能源。第二階段,到2030年左右,推動洲內跨國電網互聯,同時開發洲內清潔能源基地。第三階段,到2050年左右,開發“一極一道”能源基地,推動建設跨洲特高壓骨干網架,基本建成全球能源互聯網。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前所未有的巨大系統工程,需要各國政府、行業組織、社會團體、能源企業、研究機構等各方面共同努力,探索建立合作機制,在規劃、技術、標準等領域加強研究,共同解決政策、市場、資金等關鍵問題,形成推動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的強大合力。

  記者: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是一項龐大而復雜的工程,目前是否具備實施條件?

  王益民:世界電網互聯范圍的擴大、能源電力新技術的發展和經濟性的不斷提升,為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奠定了重要基礎。

  從世界電網發展趨勢看:世界電網發展總體呈現電壓等級由低到高、聯網規模從小到大、自動化水平由弱到強的發展規律。大電網互聯成為世界電網重要發展方向。世界上已經形成北美、歐洲、俄羅斯—波羅的海等多個大型互聯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融合特高壓、智能電網等新技術,實現全球電網互聯互通,是互聯大電網發展的高級形態。

  從特高壓和智能電網技術發展看:中國1000千伏交流和±800千伏直流已付諸實踐,建成了“三交六直”特高壓工程,±1100千伏直流技術已經研制成功。印度、巴西正在加快建設特高壓工程。同時,柔性輸電、智能變電站、智能調度、智能巡檢、智能電表、風光儲輸聯合運行等智能電網技術已經成熟并加快應用。這些成功實踐為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奠定了基礎。

  從清潔能源技術經濟發展看:1980年至今,風力發電成本降幅超過90%。中國光伏組件價格從2009年的1.3萬元/千瓦降至2014年的0.4萬元/千瓦,下降了約70%,光伏電站投資成本從2.5萬元/千瓦降至0.9萬元/千瓦。從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了解到,未來10年左右,光伏發電成本可以降到3美分以下。考慮化石能源資源緊缺、減排成本增加等因素,清潔能源發電經濟性將更加凸顯,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并將逐步替代化石能源成為主導能源。

  可以說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條件已經具備,是現實可行的。通過各方共同努力,未來幾十年全球能源互聯網一定會有新突破和大發展。

  記者:全球能源互聯網的成功構建將產生哪些方面的效益?對人類社會的未來發展將起到怎樣的作用?

  王益民: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具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環境等綜合效益。

  全球能源互聯網建成后,連接“一極一道”等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將存在時區差、季節差的各大洲電網緊密聯接起來,實現風光互補、水火互濟、地區互調,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充足的能源和電力供應。到2050年,如果按照清潔能源比重達到80%計算,每年可替代240億噸標準煤的化石能源,減排二氧化碳670億噸;二氧化碳排放可控制在115億噸左右,僅為1990年的一半,能夠實現全球溫升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

  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投資規模巨大,對全球經濟拉動作用顯著。將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縮小地區發展差異,解決非洲等貧困地區無電問題。能夠實現資源和平利用,有利于推動政治和諧,促進世界和平,實現各國共同發展,和平發展。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