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咀科汽车维修投资有限公司

資訊

群雄逐鹿新能源汽車 誰會成為中國版特斯拉?

發布時間: 2015-10-16 09:47:02    來源: 證券時報    作者: 翁健
字體:

[摘要]2014年,被稱為新能源汽車元年。特斯拉風潮將電動汽車真正意義上地引入到汽車消費市場。同時,特斯拉概念在資本市場上也翻江倒海,以致引發產業資本爭相跟風涌入,包括身處不同領域的企業跨界進軍新能源車整車制造。如今,兩年時間稍縱即逝,“裸泳”的公司開始逐步顯現。

  苦等生產牌照發放

  無法通過并購來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只能苦等生產牌照的發放。今年中期,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發布《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明確了電動車新進入者應具備的條件。其中的準入門檻包括擁有專業研發團隊、整車正向研發能力、自主知識產權及專利;具備整車試制能力,包括車身、底盤、動力系統集成、整車裝配工藝和設備等。

  此舉被認為是為公布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名單做鋪墊,而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的上下游企業來講有望“近水樓臺先得月”。對此,多家A股上市公司也垂涎已久,并通過上馬新項目擴產能來增加入選大名單的砝碼。但由于產業資本密集涌入,申請生產資質的企業急劇上升,增加了有關部門審核的難度,致使到目前為止大名單仍未出臺。

  對此,鋰電“達沃斯”組委會秘書長于清教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到今年年底,工信部、發改委或將聯合發布獲得電動車生產資質企業的大名單,最遲應該會推遲到明年兩會期間公布。該份名單為專家根據純電動乘用車企業標準評選出來的。

  “為了獲得生產牌照,很多電池企業很早便著手準備。”于清教說,“其中,杉杉股份很有希望在未來涉足電動整車制造。杉杉股份一直在做電池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及電解液等。今年中期,公司計劃募資30多億布局鋰電池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等項目。下一步,杉杉股份應該就會通過并購或參股,或者等待電動車生產資質放開,完善整條產業鏈,向整車制造發展。”

  同時,主營鋰電池研發銷售的億緯鋰能,對生產牌照也垂涎已久。最近公司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致力于為新能源汽車提供高品質的鋰電池和電池系統,目前也在為爭取新能源汽車資質做工作。”

  另外,新三板企業也積極布局純電動乘用車。其中,今年9月份剛剛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長城華冠,旗下純電動超跑前途K50也計劃于明年底上市。資料顯示,長城華冠主營業務為汽車的整車設計及電動汽車的研發、生產、銷售。

  IT企業各顯神通

  相比傳統制造企業,互聯網企業跨界造車更吸引市場的目光。互聯網企業紛紛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一方面是由于特斯拉的成功示范效應;另一方面,也為爭奪下一個移動入口準備。毋庸置疑,未來,汽車網絡化及電動化將不可逆轉。在其它移動端口日漸飽和的情況下,汽車端口將成為互聯網企業之間的新戰場。

  目前,IT企業涉足整車制造最具代表性的為蘋果公司及樂視,兩家企業在9月份也有最新動作。蘋果公司宣布加快推進其首款電動汽車的制造和出廠計劃,目標發貨日期提前至2019年。

  而此前樂視制造汽車一直被認為是炒作概念。但不久前公司宣布曾擔任上海浦東新區副區長、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的丁磊加盟,昭示公司的造車行動已提上議程。丁磊目前任樂視超級汽車聯合創始人。

  同樣是在9月份,蔚來汽車完成新一輪融資,包括紅杉資本等投資方一共斥資5億美元。蔚來汽車表示將利用融資所得,繼續開發價格適中、高度聯網和智能的電動汽車。公司計劃在2016年推出一款能夠和特斯拉公司ModelS相媲美的電動超級跑車。資料顯示,蔚來汽車主要的創始人包括易車網董事長李斌、汽車之家創始人李想等。

  PK傳統車企

  無論是互聯網公司或者傳統制造企業,均紛紛上馬電動車整車制造。對比兩大陣營,雙方均有優劣。

  對比傳統車企,IT企業的優勢為運用互聯網思維造車。張志勇表示,一個互聯網企業的成功之道為思維模式,而在造車過程中這也是最大的價值。特斯拉之所以能異軍突起,便是用互聯網的思維去造車,這從特斯拉的設計、定位及營銷等環節中可看出端倪。未來,在造車鏈條中,互聯網企業的大數據、客戶資源和營銷手段等都將成為優勢。

  另外,互聯網企業也不像傳統車企那樣包袱沉重,傳統車企前期投入大,產品結構調整困難。IT公司則不一樣,公司更多的是研發成本、人力成本,固定資產投入都比較少。

  當然,互聯網企業對比傳統車企的劣勢也是顯而易見。其中,對汽車產業供應鏈的整合將是最棘手的問題。汽車制造是一個技術復雜的領域,是擁有兩萬多個零配件的產品。

  鋰電“達沃斯”組委會秘書長于清教表示,基于上述原因,大多數互聯網企業應該會采用輕資產的模式,像蘋果一樣尋找供應商,而不會涉足制造業。因為造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整條產業鏈的協調配合。

  1+1效應

  由于蘋果等IT企業已自帶光環,這些光環企業“如何生產一輛電動汽車”無疑成為投資者及消費者關心的話題。正如于清教上述所講,一個毫無汽車制造經驗的IT企業想要“獨干”,無疑難于登天。因此,IT企業一般會采用“1+1”的模式,即與傳統車企聯合的方式。而兩者相加能否產生大于二的效果?有業內人士謹慎表示,造車并不是簡單的將各種因素糅合即可。

  從蘋果與樂視來看,IT企業的造車路程均頗為相似,包括通過不斷地從車企挖角。其中,蘋果公司今年以來不斷從未來的競爭對手特斯拉挖角,以致被特斯拉CEO馬斯克稱為“特斯拉垃圾場”。而樂視則引入上海通用的前高管丁磊,此前原英菲尼迪中國總經理呂征宇已率先加盟。另外,據媒體報道,蔚來汽車此前已從保時捷德國挖來一位整車主任設計師,作為技術的負責人。

  同時,IT企業也在不斷尋求與傳統車企的“捆綁”。其中,有媒體傳出蘋果公司將委托寶馬在i3的基礎上代以加工;樂視汽車則被傳出頻頻與英國汽車廠商阿斯頓˙馬丁會晤;而蔚來汽車則有可能由江淮汽車代工。

  對于上述舉措,張志勇表示,作為毫無汽車經驗的互聯網企業來說,匯集包括技術、市場、管理等環節的人才,積極尋找上游供應商及下游經銷商的潛在合作方,是前期積累的重要步驟,說明比其它企業先行一步。

  但對于將各種因素“1+1”簡單結合起來的作法,張志勇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沒有哪個傳統車企的高管能出來自立門戶并保證取得成功的,盡管他深諳汽車制造的整體流程并有深厚的行業人脈。一個汽車企業更深層次的是文化與管理。IT企業在汽車行業是一片空白,如果想要創立自己的品牌,想要在市場站住腳跟,將是非常大的挑戰。同時,如果與整車企業合作,兩者之間的利益如何平衡也是棘手的問題。”

  于清教則表示,雙方的融合,對于汽車企業說是“+互聯網”,對于IT企業來說,是“互聯網+”。從汽車未來的發展來看,網絡化將是趨勢。IT企業在造車過程中需平衡角色,如果過于注重互聯網化運營而忽視汽車的基本制造要求,那將是無本之木,很容易被市場所淘汰。

  當然,從2003年成立,到前兩年旗下產品真正被消費者廣泛接受,特斯拉也經歷了約10年的蟄伏期。對于這些跨界造車的企業,從研發、生產及營銷等環節均需經歷一段不短的時間。無論是消費者或者投資者需提供足夠的空間和耐心,這也是一個偉大的企業誕生不可或缺的條件。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