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咀科汽车维修投资有限公司

資訊

萬向 小米 中汽研 時風 新能源汽車"鯰魚"之冠屬誰家

發布時間: 2014-07-23 08:05:33    來源: 中國汽車報
字體:

[摘要]能成為“中國特斯拉”的候選者數量并不會太多,能夠獲批進入電動車制造領域的非汽車生產企業將極為有限,很可能就只有兩三家。

  在國內汽車市場特斯拉概念持續發酵的大背景下,似乎又一次引發了人們對電動車生產門限放寬的期待。“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中汽研)已起草了電動車市場準入政策,提議將給非汽車生產商發放兩到三張專門的電動車生產牌照,相關部委正在討論向非汽車生產企業發放電動車生產照牌的政策,有望于今年年底前出臺。”中汽研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研究室副主任王成對記者說。
  中汽研的這一提議意味著中國電動車生產不再局限于傳統汽車制造商,而新的參與者將利用其擅長的技術對市場帶來沖擊。同時也引起人們對哪些非汽車類公司能夠拿到電動汽車生產牌照的遐想。無論怎樣,未來,“中國特斯拉”將登上新能源汽車舞臺。

  革新 引入“鯰魚”盤活市場
  “政策面放開非汽車生產企業的電動車生產照牌,也是受到特斯拉異軍突起的啟發,以刺激更多領域的新興力量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王成說。
  從非汽車企業進入電動車行業獲得成功的最典型代表就是特斯拉,特斯拉除了作為標桿外,還將產生助推作用。“非汽車廠商不存在電池技術、整車制造等路徑依賴,且隨著特斯拉放開技術專利,也將直接降低未來電動車的制造成本和門檻。”國內某動力電池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此前,工信部部長苗圩也表示,傳統汽車生產企業由于受思維慣性、技術路徑依賴和現有資產拖累,很難有積極性發展新能源汽車。他呼吁政府要創造鼓勵競爭的環境,以促進新能源汽車的進步。在接見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時,科技部部長萬鋼和工信部部長苗圩均表示,特斯拉做到了很多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企業還未做到的事情,希望特斯拉的到來能夠讓中國的電動汽車行業更有活力。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早在幾年前就說過,未來引領電動車技術的有可能是汽車領域之外的相關企業。“生產條件適當放開,能夠吸引互聯網企業以及一些零部件生產商進入電動車生產領域,將為這一領域帶來新鮮血液,并形成鯰魚效應,推動我國電動車產業加速發展。”國家863“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秉剛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但是,讓什么樣的企業獲得電動車生產資質是這一政策實施的關鍵,如果條件設定得不合理,也可能引發后患。”對此,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生產電動汽車,需要在汽車制造領域有一定的積累,這是保證汽車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條件。
  角逐 各大“潛力股”蓄勢待發
  其實,能成為“中國特斯拉”的候選者數量并不會太多。上面提到了,能夠獲批進入電動車制造領域的非汽車生產企業將極為有限,很可能就只有兩三家。那么,能最終獲得生產牌照的企業會在哪些領域中產生是業界關注的焦點。“進入電動車領域的非汽車企業,必須在研發領域有較大投入,并已經掌握包括電機、電控、電池等制造電動車的核心技術,此外,這些企業還必須具備雄厚的資金基礎,并且是真正想要生產電動車的企業。”王秉剛對記者說。
  值得注意的是,為非汽車企業進入電動車生產領域設置“高門檻”已成為政策制定者們的共識。王秉剛表示,非汽車生產企業進入電動車領域,相關部門必須嚴格設定準入條件,謹防出現獲電動車生產資質的企業不產電動車,而是出賣生產資質,或打著生產電動車的招牌生產傳統能源汽車等現象。
  根據上述條件,似乎零部件、IT等領域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企業滿足要求。去年,國內最大的汽車零部件制造商萬向集團就已獲得專用電動車的生產資格。萬向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動作頻頻,繼收購美國電池制造商A123、美國電動車制造企業菲斯科之后,還與通用、寶馬、奔馳、福特等具有新能源汽車制造能力的企業建立了供應商配套關系。如果要放幾條“鯰魚”進來,萬向或許會成為其中之一。
  此外,一些來自IT行業的公司也在躍躍欲試。在今年3月底舉辦的中國車聯網大會上,小米手機創始人兼董事長雷軍曾高調表示,小米正與某知名車企秘密研制小米純電動汽車,預計最快2015年即可實現量產。此外,新能源鋰電池生產企業山東海霸集團,也有意投入電動車的研發和生產。
  而作為此次準入政策提議的起草者,中汽研也開始著手布局電動汽車市場。日前,中汽研發布公告,將投資1.24億元,對外投資設立兩個公司,包括建立電動汽車技術開發平臺和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這其中,中汽研將投資1億元,設立獨資子公司重慶凱瑞電動汽車系統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凱瑞電動”)。
  業內人士指出,中汽研建立公司電動汽車技術開發平臺和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及關鍵零部件生產基地,有利于其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發展。無疑,中汽研也希望自己成為為數不多的“鯰魚”之一。
  猜想 低速電動車企有戲嗎?
  雖然一些零部件、IT行業巨頭對進入電動車領域已經躍躍欲試,但有了解政策背景的業內人士認為,放開電動汽車生產準入,雖然是受到特斯拉獲得成功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希望以此規范電動汽車領域,尤其是低速電動車的發展。
  今年5月,國家最高領導人在上汽集團考察時提出,對新能源汽車“加大研發力度,認真研究市場,用好用活政策,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使之成為一個強勁的增長點。”
  為什么提出“開發適應各種需求的產品”?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認為,這實際上是終結了新能源汽車發展中曠日持久的路線之爭。“黑貓白貓,能抓老鼠的就是好貓。這也適用于發展新能源汽車。不管什么技術路線的產品,只要市場有需求就好。”而這其中也將包括促進具有較大需求的低速電動車的健康發展。
  如果低速電動車領域也位列其中的話,那么包括山東的時風、唐駿,河北的御捷、新宇宙等具有一定規模的低速電動車企業都有可能成為“鯰魚”之一。據記者了解,為了成為這條攪活池水的“鯰魚”,時風一直在不斷地投入與創新。其在搭載鉛酸電池電動車的起點上,進一步開發了鋰電池電動車。而目前,時風鋰電池電動車已順利通過國家轎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檢測。這也就意味著,時風鋰電池電動汽車符合財建(2013)551號文件“2013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標準”。“這樣一來,一旦獲得準入資格,100Ah的時風鋰電電動車將獲3.5萬元補貼,150Ah的時風鋰電電動車將獲得5萬元補貼,市場前景廣闊。”時風集團總經理劉成強說。
  盡管劉成強對低速電動車獲得資質前景充滿樂觀,但王秉剛仍然對此有些擔憂。他認為,是否放開普及低速電動車在業內一直存在爭議。在市場上,低速電動車存在較大需求,2013年的銷量達到約15萬輛,規模在正常新能源汽車銷量的10倍以上,但低速電動車的確也存在不安全、技術起點低等方面的問題。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