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咀科汽车维修投资有限公司

資訊

兩院院士石元春:中國新能源發展已成氣候

發布時間: 2014-07-01 15:52:40    來源: 人民網
字體:

[摘要]當下,環境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尤其是近幾年出現的“霧霾圍城”,更是讓大家意識到調整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勢在必行。

   當下,環境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尤其是近幾年出現的“霧霾圍城”,更是讓大家意識到調整能源結構、發展低碳經濟勢在必行。在日前于京召開的第八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中科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石元春對于目前國內新能源的發展表現出一定的樂觀態度。他認為,新能源一直擔負著調整能源結構和節能減排的使命,“現在看來,新能源發展已在中國形成氣候,其作用不容小覷”。

  石元春認為,人類社會的每次革命都與能源息息相關,如果往前推400萬年,人類社會最偉大的發明就是用火。“火本身就是一種能源,如果沒有400萬年前的用火,人類的進化就沒有這么快。”
  他表示,長期以來,新能源在我國一直擔負著改善能源結構和節能減排的使命。2013年9月,國務院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其中提到對一些工業實施“停、砍、減”。這些措施對防治大氣污染的確有效,但也對經濟和就業帶來一些負面影響。“發展新能源沒有這些問題,因為它可以從源頭上治理污染。同時,新能源是一個新興戰略產業,可以提供大量崗位,提高社會就業率。”石元春介紹說。
  在他看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來說,是挑戰、責任與機遇并存。“我不久前看到一份材料,介紹風能、核能、生物質能、太陽能的發電量。據統計,2013年它們一共發電約2500億千瓦時,相當于3個三峽水電站的發電量。所以說,現在新能源在中國已經形成氣候,不可小覷。”
  生物質能的發展同樣令人振奮。2013年,全國28個省市開展生物質自然發電,其上網容量達7790兆瓦,而去年一年的發電量是356億千瓦時。“這相當于風能去年一年發電量的1/3,太陽能發電量的3~4倍。”石元春介紹說,在生物質能去年的356億千瓦時發電量中,約有一半分布在山東、浙江、廣東這幾個省份,“因為離市場非常近,所以它的傳輸成本和投資都比較低”。
  石元春認為,開發利用生物質能還有助于環保,因為它可以減少這些地區的秸稈燃燒和污染。“目前,環保部、能源局都在發布各種各樣的條例、方法、規章等,大力促進生物質成型燃料的發展,這樣的產業在京津冀、東北等地都在蓬勃發展。”
  “在生物質方面,最難利用的就是木質纖維素。如今,科研人員已經可以利用木質纖維素生產包括航空煤油在內的高檔燃油。這方面的技術我們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大規模產業化指日可待。”石元春表示,中國生物質能源的春天即將到來。

更多推薦

專家專欄

企業專題

熱門文章

展會沙龍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