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台咀科汽车维修投资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世剛:氫能電化學關鍵技術挑戰及其研究
發布時間:2023-08-25 09:50:00

中國科學院院士孫世剛主旨發言:氫能電化學關鍵技術挑戰及其研究

圖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孫世剛作主旨發言

8月25日,“2023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及應用國際峰會”在中國上海召開,中國科學院院士孫世剛出席開幕式并做主旨發言

以下是發言內容文字記錄,未經嘉賓審閱:

孫世剛:感謝秘書長的介紹,很高興受大會組委會的邀請參加這個論壇,我想說我是第一次參加中國電池工業協會的會議,雖然我做電池做了好多年。

剛才劉理事長和彭院士把一些大的背景講了,我就講講里面的一些跟電化學相關的一些核心技術,怎么來創新發展。我想這個跟燃料電池,跟我們的主題要持續創新發展非常關鍵。

我就講下面幾個方面,首先我們知道氫能很重要,一個是助力碳中和,一個是調節能源結構,構建氫能社會。剛才兩位領導都講了很多,氫能全產業鏈其實很長,從制氫到高密度的儲運氫到應用,用氫其實一個方面在工業里面用的很多,其實我們剛才談到每年是2000多萬噸氫氣的產量,但是大部分是用在工業。

我們在燃料電池里面,應用交通還是很少的一部分,但是它是未來發展的一個重要的方向。我們國家氫能的需求,剛才彭院士講了這個后面會越來越快,這里面的關鍵技術跟電化學相關的其實有兩個方面。

在電化學里面來看,一個是能量轉化,我們把化學能直接轉成電能,比如說我們在燃料電池做一個化學發電機,我們氫是當中的一種燃料,還有其它燃料,直接轉成電能,這也是人類歷史中第四種發電方式。

第二種是電化學能量儲存,這個儲存就是把電能存儲到分子的化學界里面,我們的電解水變成綠氫當中的一種,還可以把二氧化碳還原成燃料,把氮加氫變成氨。

通過電解水來制綠氫,通過燃料電池用氫,這是構成了氫能的核心技術,這是電化學的核心技術。它的優勢就是通過化學能轉換成電能,是直接轉換,不受熱力學卡諾循環的限制,轉換效率高、排放少、可靠靈活。

這里面存在一些挑戰。首先制氫,從制氫來看,我們說從目前來看大部分還是我們的化石能源制氫,成本還是比較低,我們國家2000多萬噸的產能,但是我們的電解水制氫只占4%左右,很大一個限制就是成本高,我們制氫的裝置,我們電的成本高這是一個大的限制。

從電解水制氫里面還有好幾個方中,比如說堿性是傳統的,酸性制氫,包括PEM制氫,還有復工復產氯堿工業,還有很多工業光助制氫,比如說高溫電解制氫,比如剛才講的高溫燃料電池的電解器。

在各種制氫里面大家看到,其實目前來看低溫制氫和酸性電解質制氫能量效率是最高的,而且溫度也是相對比較低的,這樣的話有很好的優勢。但是也帶來一些挑戰,比如說優勢,比如說不需要電解質等等,有一些挑戰在里面,最關鍵的還是他的金屬和催化劑。我們用酸性制氫和電解質制氫是用貴金屬催化劑,帶來一個資源的限制。

但是現在發展是堿***換膜制氫,就不需要貴金屬,但是這個膜還沒有解決,還是一個發展的方向。

但是在這里面我們講到能耗的問題,能耗從熱力學的角度來看,我們電解制氫理論的電壓是1.23伏,是一個熱力學平衡電位,沒有電流產生、沒有氫產生的時候1.23伏,一旦我們有氫氣產生,我們這個槽壓就會大于1.23伏,隨著制氫的速度越快,槽位越大,這樣勢必消耗很多電能在制氫當中,因為除了氫氣陰極產生,氧氣還得產生氧,所以這里邊存在氧氣和氫氣還得分離,否則不安全,所以其實帶來對它的制約。

我們怎么把能耗降下來,能獲降下來的目的就是我們把能量降下來,把成本降下來,能耗降下來電的成本就降下來,就用更少的電產生更多的氫能。

一種方式就是跟小分子氧化的偶聯,我們在陰極產氫,陽極用一些小分子氧化,比如說通過乙酸根氧化到乙烯、氧化到苯醌、甘油醛等等這些方式耦合。但是耦合的話,槽壓會降低,但是降低的還是有限,而且我們希望在陽極還可以分離變成一些高附加值的東西,給分解帶來難點,因為電解器里面的設計,因為一般從氧化物里面要用有機電解質。氫是水電解質這個還有一些裝置的空檔,一種新的方式就是我們剛發表的文章,我們提出一個專利,其實我們可以用一種犧牲陽極的方式偶聯電化學制氫。

對于一些陽極本身可以在很多地方產生氫氣,我們就可以通過新陽極耦合使得我們的槽壓降得很低,比如說我們用鐵做一個犧牲陽極的話,在他的槽壓,如果在0.6伏達到350毫安每平方厘米的話,工業極的電流的時候,只要0.6伏的槽壓。通常我們是2伏或者更高的電壓,所以這個電壓降0.1伏就帶來一個很大的能量節省。

如果電壓在中心的話,只要0.15伏就到上面的槽位,所以這是一個很大節能的方式。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說,由于我們在這個過程當中,它的陰極是產氫,陽極也產氫,所以這個電解槽里面只產氫氣,不光是把電能的損耗降下來,而且不帶來陽極氧氣分離過程,所以這是全新的分子模式。

同時我們在耦合一些有更高價值的產物,比如說我們用鐵,這個過程當中我們會產生磷酸鐵鋰的前驅體,我們同時產氫還可以新能源的正極材料。這個過程我想是一個全新的方式,但是在工業化還要做裝置的設計,還有很多一些從實驗室到工業還有一個過程。

另一個就是氫氣儲存技術,需要遠距離輸入氫氣,比如說通過壓縮空氣固態儲氫、液體儲氫。比如說通常我們在汽車里面用的,目前用的700大氣壓的氫氣罐儲氫。比如說豐田這個車用了三個罐儲了差不多5.6公斤可以跑850公里,液態除氫可以通過一些把氫氣加到分子里面,比如說我們把氫氣加到甲苯里面,加三個輕分子變成環己烷變成液態,我們運輸到其他地方去就方便了,可以再把它釋放出來,跟甲苯做一個載體,可以做大規模的儲氫運輸就更方便了。

一些新的技術,比如說我們基于吸附方式來儲氫的話,比如說化學物理吸附通常是泛載的話吸附,建能差不多1-10的kj/mol,這樣一個能量比較容易釋放,也可以在低溫下進行結晶,所以一般來說也是比較低的,但是儲氫的密度是比較低的,密度是化學吸附。化學吸附能可以大約100個kj/mol,所以這樣的話它有很高儲氫的目的,但是要把它釋放出來,我們同樣跟他的能量,這樣帶來說雖然說除氫密度大,但是還要消耗能量。

第三種方式就是現在正在研發的Kubas儲氫,Kubas它的吸附能力介于化學能和物理能之間,大概20-60個kj/mol,但是它有很高的儲氫的密度,而且很容易釋放。

比如說用這種氫化物,可以到10.5各重量密度的儲氫密度,也就是可以到197千克的每平方厘米氫氣的儲氫密度,而他只要120個大氣壓25度就可以很容易釋放出來,遠高于目前一些比如美國能源部的要求。但是這些新的技術還在實驗室研發,還沒有到應用的階段,還需要共同往前面推進。

第三個講燃料電池,燃料電池我們說剛才裴院士講的,這是目前重要應用的方向。燃料電池其實在很多方面的應用,比如說載人航天,包括生物醫療、邊緣地區等等,很重要的就是電動交通,除了我們的汽車以外,艦船、飛機都是在一些示范,比如說德國初創的公司,去年已經商業化運行4座燃料電池飛機。

對于燃料電池我們講,車用燃料電池最大的挑戰就是,因為它對于催化劑的要求是在要高的活性,同時要高的穩定性,我們是要長的壽命,但是他們的工作環境還是在一些強酸強堿里面,一定的溫度,對催化劑的要求很高,目前大家用的氫能燃料電池還是用鉑基金屬,最大的限制就是資源是非常稀少的。鉑基金屬90%在南非,百分之七點多在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大概有2-3%左右,我們國家只有0.3%,所以儲量是非常大的限制。

由于儲量稀少,價格也是比較高的,最大的挑戰目前來說還是催化劑,剛才包括李司長也講了很多方面,甚至包括磅這些都是的。但是從最根本來看,催化劑還是最根本的挑戰,膜和催化劑。這里面包含兩個方面,比如說現在研發的前沿有兩個方面,我們目前還不可能不用鉑,我們怎么把它的鉑基催化劑的性能提上升,把鉑的利用率提高,實際上就需要提升它的效率、催化活性。

第二個方面就是從我們能不能開發一些非貴金屬催化劑,比如說用鐵、鎳資源比較多的金屬,甚至不用金屬用碳,這些都是在研發的前沿。我分別做一點介紹,一個途徑就是減少濾金,從上個世紀60年代載人航天的時候當時用了每平方厘米大概幾十個毫克的鉑,大家想每平方厘米幾十毫克,毫克是很少的,但是可以用到多少平方米的電極,實際上載人就高了。所以這些年通過降低濾金的方式一直在降低它的用量載量,到現在大概零點幾個毫克,但是零點幾個毫克還是很大的。

我們希望說我們現在每一個汽車,我們的燃油車都有一個催化劑,催化劑里面都有用到貴金屬作為催化材料,每個車用多少呢?大概用到6-8克,現在最先進的比如說風電車的燃料電池車也用到40克,還有好幾倍的空間減少。如果我們能夠降到跟我們的汽車尾氣相當的話,我們鉑的資源就不是問題了,我們可以完全用鉑出來就可以,但是實際上我們還做不到。所以我們怎么樣提升燃料電池催化劑效率的話,除了降低尺寸的時候,其實我們另外也想著我們保持幾個納米,比如說買的催化劑都是3-5個納米,怎么通過表面結構的調控實現性能的提升。

這里面就涉及到很基礎,就比如說我們知道說構效規律,就是結構和性能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舉一個例子,比如說我們可以通過單金作為一個模型催化劑來看,不同的金面是有不同的結構不同的結構對同類的反映就不同的活性,基本的規律就是,比如說高直徑的有更高的活性,我們仔細看就形成了一些催化活性中心。

這樣一個演進告訴通過模型催化劑我們得到的是一些基礎的認識,活性中心是幾個原子組成的,有立體結構的叫活性中心。從基礎的角度來看,實際上催化劑表面結構非常復雜,我們能不能把這種概念、知識轉移到實際催化劑上去,我們控制催化劑的表面結構,讓表面結構就是我們所希望的催化活性中心的注冊,如果達到這一點活性性能還可以大幅度的提升。

怎么做這個事情呢?我們就想到說控制催化劑的表面結構,我們得到的高活性中心的表面結構,我們成為高速基面的催化劑,就可以很好的活性和穩定性。

這個工作其實我們從2007年發表后一直在推進,比如說有不同的金屬有不同催化對象,我們有不同的反應,甚至改變表面的電子結構等等。這樣的工作,我們在國際上也是一定的前沿,我們這些年不斷有新的進展在發表,而且把它用到很多的領域,比如說電催化領域、光催化領域、熱催化領域都得到了很好的應用。

我們也通過電化學方法可以控制表面的結構,通過不同的形狀的改變得到不同的結構,從而得到不同的活性,針對各種反應。

在燃料電池應用上看,一個是我們把它作為陰極的催化劑,它跟酸性催化劑有更好的穩定性。另一個我們也可以把它做成陽極,把它首先在碳質上合成高速鏡面結構的催化劑,把它做成膜電極,然后再去做燃料電池,陰極還是用的鉑碳催化劑商業化的,但是陽極的話可以看到載量只有差不多0.069毫克每平方厘米,但是我們同樣做燃油電池輸入功率比1mg還高了很多,而且相當于汽車尾氣催化劑的載量。

我們也做了一些規模化制備的技術,這些技術主要是申請專利,包括中國專利、日本專利、美國專利、歐盟專利等等。

最后一個談一下非貴金屬催化劑,為什么大家非貴金屬催化劑這么引起重視呢?因為在目前的燃料電池里面,陽極氫氧化動力學很快,我們不需要太多鉑去催化它,但是陰極的氧活動力學是很慢的,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鉑催化這樣的反應。也就是說90%的鉑用到陰極催化劑里面,如果我們用非貴金屬催化劑取代陰極的鉑催化劑,我們把鉑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下來。

大家想到比如說在60年代的時候就發現說一些金屬大環化合物、金屬氧化物,他們都有對氧還原的性能,但是這些都在液項里面,催化劑其實是固態需要在表面上,我們怎么把它做成表面上,后來通過熱解的方式到現在性能一直在提升,目前最好的還是金屬氮、碳這三種復合材料的催化劑。

目前存在幾個挑戰就包括活性,活性還是不夠,活性還需要進一步提升。目前我們有同樣的質量催化劑,它的活性只有鉑碳的二十分之一,活性還達不到我們的需求。

第三個起來就是穩定性,因為穩定性很重要,因為這種非貴金屬催化劑穩定性一直是一個挑戰,也說我們一般運行大概在100個小時以后就會降低50%,所以穩定性有很多種原因,不光是催化活性中心的穩定性,還包括傳輸、碳的腐蝕等等,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科學和工程技術問題。

第三個方面就是對他的衰減的機理,因為我們只有把它的機理認清楚了,我們才能采取措施來防止他,或者提升它的穩定性。這里面有很多種結論、爭論還沒有完全定論,這里面還是一個正在研究、深入研發的過程。

從我們團隊來看,我們首先是通過來設計高效的非貴金屬催化劑,通過來符合活性位點,通過調控應力調控,通過配體調控提升活性中心催化性能。

另一方面其實跟界面的傳輸、反應過程,包括質量過程,在燃料電池里面相當于化工廠,除了三床反應外,還有我們的電荷的傳輸通道,所以要兼顧各種傳輸通道的有效的匹配,而且界面要怎么來更穩定更好的,這個是需要做的。

通過這樣一些研究以后,還調控傳輸通道、強化傳輸過程,也就是說通過一些構筑穩定商業反應界面,通過提高輸水的氣體通道等等,進一步提高性能。

通過這樣一些發展以后,我們團隊其實在非貴金屬把它燃料電池以后,我們是不斷地在刷新國際的記錄,大家都在不斷提升輸出功率密度,用于非貴金屬設計,我們到了19.1瓦每平方厘米。

講到這個想做一個簡單的結論,氫能電化學技術包括了電解水制綠氫,設計和開發更高活性、更高穩定性的催化劑,是推動其快速發展關鍵。其中非貴金屬催化劑是重要的研究前沿。另一方面我們在燃料電池氫能里面,我們不光是要注重工業的發展,我們要釋放氫能港等等,我們其實還要更加關注原創性的研究,要探索一些新原理,發現新機制、構建新體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推進我們氫能持續發展。

最后我想說,非常感謝我們這個團隊參與的老師和同學,還有我們一些基金的支持,最后感謝大家的聆聽,謝謝。



稿件來源: 電池中國網
相關閱讀:
發布
驗證碼: